中科大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一章1.8互联网历史笔记
- 游戏开发
- 2025-09-17 02:06:03

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历史概述 一、早期通信方式 1. 线路交换 时间:1960年之前特点: 线路建立时间长,代价高。线路资源独享,不适合突发性强的计算机通信。可靠性不高,核心节点损毁影响大。 二、分组交换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. 理论研究 时间:1960年代研究小组: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内容:证明分组交换在通信具有强突发性的情况下,更适合计算机间通信。 2. 实验网络 时间:1962年至1972年项目:阿帕网(ARPANET)资助方: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(DARPA)目的:验证分组交换在资源共享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。 三、ARPANET的建立与发展 1. 初期节点 时间:1969年节点:第一个节点在UCLA建立,随后扩展到四个节点。设备:接口报文处理机(IMP)通信方式:数据分成单位存储转发。 2. 公开展示与问题 时间:1972年事件:ARPANET公开展示,但直接当机。协议:网络控制协议(NCP) 3. 扩展与专用网络兴起 时间:1972年至1980年事件:ARPANET节点数量增加,专用网络和网络互联兴起。问题:各公司网络标准不统一,互联困难。 四、网络互联标准的探索 1. 公司内部解决方案 方案:各公司制定内部专用体系结构和标准。例子:DEC公司的DECnet、IBM公司的SNA、施乐公司的XNS。 2. 全球标准的需求 问题:公司内部标准不统一,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标准。方案: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提出OSI参考模型及一系列标准。问题:标准过于臃肿,效率低下,投资保护性差。 五、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1. 互联网互联原则 提出者:瑟夫(Vint Cerf)和卡恩(Bob Kahn)原则:采用覆盖的方式,通过IP层实现不同物理网络的互联。服务:IP层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,可靠数据传输由端系统完成。 2. TCP/IP协议的引入 时间:1983年事件:ARPANET从NCP协议升级到TCP/IP协议。影响:主机设备和路由器分离,节点类型明确。 3. 互联网的发展 用户增长:联网设备和应用不断增加。商业应用:NSFNET放宽商业应用限制,促进互联网发展。技术创新:Web应用的发明和图形用户界面浏览器的推出。 六、现代互联网的特点与挑战 1. 特点 包容性:IP over everything,支持多种物理网络和应用。应用部署便捷:应用层部署快速,吸引大量用户。经济因素:免费协议栈、开源软件等推动互联网发展。 2. 挑战 安全性问题: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。扩容问题:地址不足、带宽需求增加。新技术融合:与物联网、5G等新技术结合带来的复杂性。 七、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: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。网络架构变化:可能酝酿重大变革以适应新技术和新需求。持续创新:不断推出新应用和服务,推动互联网持续发展。
中科大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一章1.8互联网历史笔记由讯客互联游戏开发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中科大计算机网络笔记第一章1.8互联网历史笔记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