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ythonBDD框架比较之pytest-bddvsbehave
- 电脑硬件
- 2025-08-12 00:24:02

pytest-bdd和behave是 Python 的两个流行的 BDD 测试框架,两者都可以用来编写用户故事和可执行的测试用例, 具体选择哪一个则需要根据实际的项目状况来看。 先简单看一下两者的功能: pytest-bdd
基于pytest测试框架,可以与pytest的其他功能(例如 fixtures)一起使用。提供了一种紧凑的步骤定义方式,可以通过装饰器定义并重复使用步骤。支持参数化的测试,这样可以用同一组步骤进行多组数据的测试。behave
基于 Python 的unittest测试框架。behave的步骤文件更加接近纯文本形式,对非编程人员更友好。支持使用environment.py文件来定义在整个 test suite 运行前后需要进行的操作。 hehave以下是behave的一些优点和特性:
适用于非技术团队成员:使用 Gherkin 语言,可以撰写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测试场景描述,使得产品经理、商业分析师等非技术团队成员也能够理解、修改或编写测试场景。
环境控制:behave提供了在测试运行前后设置和清理环境的功能,例如数据库初始化或数据清理等,只需要在environment.py文件里定义相应的函数即可。
可读性强和可维护性高:behave强调的是实现从用户角度去描述系统行为的测试,这使得测试和实际用户需求更加贴合,增加了测试的可读性。而且将测试用例编写为人类可读的语言,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。
创造可共享的步骤:可以为常用的操作创建可重用的步骤,这样就能写出更加简洁、易于维护的测试代码。
对标/兼容 Cucumber:behave的 Gherkin 语言实现与宽广使用的 Cucumber 测试框架非常接近,这一点在迁移到或从 Cucumber 环境中迁出时会很有用。
与其他 Python 测试框架相容:behave可与unittest、doctest、nose、py.test等 Python 测试工具完美集成。
综上所述,behave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读、可共享、适合大规模测试及非技术团队成员的 BDD 测试工具。
pytest-bdd 与 behave的比较behave和pytest-bdd都是 Python 下常用的为支持 BDD(行为驱动开发)流程而设计的测试框架,它们都采用.feature文件来描述行为,并使用相似的 Gherkin 语言语法进行描述。它们的.feature文件的格式大致上是相同的,但是在实际的使用和处理上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。
以下是behave和pytest-bdd来处理.feature文件的一些细节差异:
Scenario 参数化:behave使用Scenario Outline语法来实现参数化场景,而pytest-bdd使用Scenarios来实现参数化场景。在behave中,你必须定义 Examples 表格并在其中提供参数值, 而在pytest-bdd中,你可以简单地用Scenarios读取一个外部.feature文件。
装饰器参数:在pytest-bdd中,步骤装饰器(例如@given、@when和@then)可以接受一个可选的解析器,用于从步骤文本中捕获值。这样,分析器可以为已经定义的步骤参数提供多个场景。
其他大部分方面,behave和pytest-bdd都是非常相似的,例如都支持Given、When和Then这样的基本步骤,都允许在Background段落中定义在每个场景前都要运行的步骤,仍然允许你创建可重用的步骤定义。
综上,behave和pytest-bdd处理.feature文件的方式非常相似,虽然在某些特性和实现上有些许差别。选哪个更多取决于个人或团队需求。
pytest-bdd 与 behave的实例比较接下来以一个具体的加法运算器为实例,初步演示两者使用上的差异。
首先, 两者的规格文件基本相同, 这里的文件名是 :calculator.feature,内容如下:
Feature: Addition Scenario: Add two numbers Given I have a calculator When I enter "1" and "2" Then the result should be "3"规格很简单, 就是验证加法, 1+2 =3。
主要的差别是两者在测试代码上的差异。 使用pytest-bdd编写的测试代码的文件名是 test_calculator.py, 内容如下:
import sys import os import pytest #sys.path.append('D:/devworkspace/python-ency/chp3/tests/bdd/util') sys.path.append(os.path.join(os.path.dirname(os.path.dirname(os.path.dirname(__file__))), 'util')) from calculator import Calculator from pytest_bdd import scenario, given, when, then, parsers @scenario('../features/calculator.feature','Add two numbers') def test_add(): print(sys.path.append(os.path.dirname(os.path.dirname(__file__))+'util')) pass @pytest.fixture @given("I have a calculator") def calculator(): return Calculator() @when(parsers.parse('I enter "{a}" and "{b}"')) def enter_numbers(calculator, a, b): calculator.a = int(a) calculator.b = int(b) @then(parsers.parse('the result should be "{result}"')) def verify_result(calculator, result): assert calculator.add(calculator.a, calculator.b) == int(result) pytest-bdd要求测试场景的函数和名称需要以test_开头, 步骤函数没有特定的要求,关于 pytest-bdd的更多命名的规范可以参考: 基于pytest-bdd的项目目录结构和命名规范使用behave编写的测试代码的文件名同样是 test_calculator.py, 内容如下:
import sys import os sys.path.append(os.path.join(os.path.dirname(os.path.dirname(os.path.dirname(os.path.dirname(__file__)))), 'util')) from behave import given, when, then from calculator import Calculator @given('I have a calculator') def step_impl(context): context.calc = Calculator() @when('I enter "{num1}" and "{num2}"') def step_impl(context, num1, num2): context.result = context.calc.add(int(num1), int(num2)) @then('the result should be "{expected_result}"') def step_impl(context, expected_result): assert context.result == int(expected_result)简单对比一下两者的测试代码区别:
Beave 的写法相比更加简洁pytest-bdd 可以手动关联测试场景,看上去灵活度更高 总结这两个框架都有其优点和特性,选择哪一个主要取决于特定需求。
如果你已经在使用pytest,并且希望以最少的学习曲线使用 BDD,那么pytest-bdd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另一方面,如果你希望编写的测试代码更接近自然语言,并且适合非技术团队成员阅读和修改,那么behave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PythonBDD框架比较之pytest-bddvsbehave由讯客互联电脑硬件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PythonBDD框架比较之pytest-bddvsbehave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