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rt快排
- 互联网
- 2025-09-10 04:39:01

当然可以!让我们通过类似的详细步骤来解释 快速排序(Quick Sort) 的原理和实现,就像之前解释 a &= (a - 1) 的原理一样。
快速排序(Quick Sort)原理快速排序是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,其核心思想是分而治之。它通过选择一个“基准值”(pivot),将数组分为两部分:
一部分包含所有小于基准值的元素;
另一部分包含所有大于基准值的元素。
然后,对这两部分分别递归地进行快速排序,最终整个数组变得有序。
详细步骤 1. 选择基准值(Pivot)快速排序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基准值。基准值的选择有多种方法:
选择数组的第一个元素;
选择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;
选择数组的中间元素;
随机选择一个元素。
2. 分区操作(Partition)分区操作是快速排序的核心。它的目标是将数组分为两部分:
所有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移到基准值的左边;
所有大于基准值的元素移到基准值的右边。
分区操作完成后,基准值位于其最终位置。
3. 递归排序对基准值左边和右边的子数组分别递归地执行快速排序,直到子数组的大小为1或0,此时整个数组变得有序。
分区操作的详细解释假设我们选择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值。分区操作的步骤如下:
初始化指针:
i:指向小于基准值的元素的最后一个位置(初始为 left - 1)。
j:遍历数组的指针(从 left 到 right - 1)。
pivot:基准值(arr[right])。
遍历数组:
从左到右遍历数组,比较每个元素与基准值。
如果 arr[j] < pivot,则将 arr[j] 与 arr[i + 1] 交换,并将 i 向右移动一位。
如果 arr[j] >= pivot,则跳过。
交换基准值:
遍历完成后,将基准值与 arr[i + 1] 交换,此时基准值位于其最终位置。
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 arr = [9, 7, 5, 11, 12, 2, 14, 3, 10, 6],选择最后一个元素 6 作为基准值。
分区操作:初始化:
i = -1,j = 0,pivot = 6。
遍历数组:
j = 0,arr[j] = 9,9 > 6,跳过。
j = 1,arr[j] = 7,7 > 6,跳过。
j = 2,arr[j] = 5,5 < 6,交换 arr[i + 1] 和 arr[j],i = 0,数组变为 [5, 7, 9, 11, 12, 2, 14, 3, 10, 6]。
j = 3,arr[j] = 11,11 > 6,跳过。
j = 4,arr[j] = 12,12 > 6,跳过。
j = 5,arr[j] = 2,2 < 6,交换 arr[i + 1] 和 arr[j],i = 1,数组变为 [5, 2, 9, 11, 12, 7, 14, 3, 10, 6]。
j = 6,arr[j] = 14,14 > 6
上一篇
              pptx文档提取信息
下一篇
              Mybatis高级(动态SQL)
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 
  